第53章 性情中人(1 / 2)

胡老师以前投进农场四十万,估计很大一部分都是抵押的贷款。

而他在市区的一套房子,少说也值七八十万。

基本就是亏损一半啊!

这位胡老师,对农场就这么有信心?

他的子女会同意?

还是说,他有别的隐情?

余真觉得,还是把事情弄清楚了才好。

读心术!

胡老师:一个人住在城里,连个说话的都没有,有房子又有什么意思?不如留在白云村,这里空气好,人也好,农场的股份也能有点收入,养老应该是没问题的。

看懂了胡老师的心思,余真心里感慨。

这又是一个空巢老人。

不过没关系,在白云村,他绝对不会孤单。

“既然胡老师愿意留下,我们还能让你风餐露宿?”余真道,“农场要建房子,到时候你去住就行了。”

“好,那我提前感谢余村长了。”

胡老师有了决定,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,把酒厂的模式改改就好了。

村里40,余真30,胡老师2。

剩余的28,余真的意思是,让村里的28户人家都入股,然后每家拿1的股份。

这样一来,家家户户都是股东,分红的时候,也不用再去羡慕别人了。

当然,入股的钱不会定得太高,暂定两万块,否则没几个人买得起。

这样对胡老师虽然有点不公平,但胡老师却觉得应该这样。

当初弄这个项目,初心就是想让全村的人都富裕起来,现在全村都参与进来,比他预想的结果更好。

股份订好,张会计用村里的大喇叭,召集了所有村民开会。

那些全家出门打工的,也都联系好了,会通过视频参加这次大会。

一听又能买股份,村民们自然乐意了。

入股酒厂那几家人,每个月都拿好几千分红啊,上个月还将近一万了!

要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。

所以这次农场入股,所有人都积极参与进来。

钱不够的也有,像杨大爷家,就拿不出两万块。

不过这也好解决,余真让他给村里写了张借条,等以后有了分红,再扣除这个钱就行了。

两天后,张会计再次找到余真:“钱差不多都收上来了。”

“那今天赶紧去办手续,明天就开工。”

“还不行,”没想张会计摇了摇头,“还差一个人。”

“谁啊?”余真眉头一皱,问,“杨大爷家不是解决了吗?”

“不是杨大爷,是殷丽梅家。”

余真想了想问:“这个名字我怎么有点陌生?”

“因为她不住在村里,”张会计回道,“殷丽梅早年家里出了事,丈夫孩子都没了,但她公公婆婆年龄大了,她就没有改嫁。”

“后来呢?”

“等她公公婆婆都去世后,她都五十岁了,想改嫁也难,就收养了一个女孩儿,叫殷小可,”张会计道,“两年前,殷小可嫁去了隔壁青龙村,殷丽梅现在住她家里。”

七十多岁的老奶奶,估计是干不了活,住去女儿家也是正常的。

“但我昨天去找她,说农场的事,她女儿死活不同意。”

“为什么不同意?”

“因为我告诉她,要掏两万块钱,而她说没钱,有钱也不可能投资什么农场,这是她的原话。”

“你没告诉她,如果是情况特殊,这个钱村里可以帮忙垫,他们暂时不用给的吗?”

张会计摇了摇头,道:“没有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余真觉得有点奇怪,张会计做事向来滴水不漏,对村民也都一视同仁,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才对。

但他就这么做了,而且还坦然地承认了。

看来这里面,还有什么不得不这样的原因。

“余村长,这事不太好说,你自己去看看,应该能了解得更清楚一些。”

“好,那我们现在就去。”

……

过了漆树堰的大桥,就是青龙村的地界。

这也是个大村。

人口多,两百多户人家,分成了五个组。

面积也大,一边与白云村接壤,另一边已经到了镇上。

而且青龙村地势相对平坦,各方面的条件都比白云村好,所以村里已经修通了水泥路且随处可见漂亮的楼房。

不少人家的院子里,还停着小车。

在张会计的指引下,余真隔着几十米,看到了殷小可的家。

两层小洋房,外墙还贴了瓷砖,门口和院子都是水泥地,还有一辆红色的海马s5。

“看起来不错嘛。”

“的确不错,”张会计道,“她老公是个小包工头,一年也能赚不少钱,这个房子也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修的,不过这跟殷丽梅没什么关系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你看那边的老房子。”